中心简介
单位检索
关键词检索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纳米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共同建设,于2003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的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全额拨款直属事业单位。纳米中心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理事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卫生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选派代表组成。纳米中心设立学术委员会,协助理事会确定中心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

纳米中心是我国纳米科技领域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中心,其战略定位是纳米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在具有前瞻性和重要应用前景的纳米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发展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纳米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研究基地,成为中国纳米科技领域国际交流的窗口和人才培养基地;主要学科方向是围绕科学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支撑技术开展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包括纳米结构的系统和集成技术、纳米技术标准化和纳米标准物质的研制、纳米结构的生物学效应和安全性研究、纳米制造的相关基础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的纳米结构制备和关键分析技术。

纳米中心现有6个研究室、2个实验室和1个发展研究中心。纳米器件研究室主要从事功能纳米结构的制备和集成技术;纳米材料研究室主要从事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和组装,以及功能纳米材料在环境科学和新能源中应用的相关研究;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研究室主要研究纳米结构和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利用纳米科学和技术探索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纳米表征研究室主要从事对低维材料体系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探索分子材料的组装规律和相关物性,不断完善和发展对纳米尺度结构和性能的表征方法和研究设备;纳米标准研究室主要从事纳米技术标准化的研究,如纳米检测技术标准化、纳米标准物质与样品的研制、纳米计量溯源等工作;纳米制造与应用基础研究室主要以设计、制备、修饰、操纵和集成纳米尺度单元为手段,开展集纳米材料和结构的量化制备及经济性、可靠性为一体,体现“纳米效应”的产品和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纳米检测实验室主要从事纳米检测技术服务,并开展与纳米检测技术相关的培训和研发工作;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主要从事纳米结构加工、器件制备及系统技术研究,并作为公共开放平台为我国纳米科学与技术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提供先进加工技术。发展研究中心主要开展纳米科技战略研究,跟踪分析国际学术、政策、产业发展动态,定期发布纳米科技动态信息和政策研究报告,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支撑等。纳米中心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等单位共建协作实验室19个。

2010年,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中科院和教育部组织的验收;启动了纳米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中科院“创新2020”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战略研究和管理。

截至2010年底,纳米中心共有在职职工156人。其中科技人员75人、科技支撑人员15人,包括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7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3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5人(新增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新增2人),全中心进入创新岗位人员共有111人。

纳米中心现有凝聚态物理和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化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162人(其中硕士生70人、博士生85人,留学生7人)、在站博士后20人。

2010年,纳米中心共有在研项目(课题)108 项(包括新增项目39项)。其中,纳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5项,课题15项(新增2项);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1项、面上项目16项(新增12项)、主任基金项目2项;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课题1项、重要方向项目3项、重大仪器研制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8项(新增6项);院地合作项目21项(新增10项)。

2010年,纳米中心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制备出具有不同手性的金属离子-氨基酸生物络合高分子,实现了对组装体结构、形貌的有效调控;石墨烯纳米生物传感器研究实现了对细胞电生理信号的高灵敏度、非侵入式检测,建立了一维、二维纳米材料与细胞相结合的独特研究体系;实现了在石墨烯中精确可控的氮原子掺杂,对石墨烯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研制出新型高效低毒纳米药物,可以逆转肿瘤的耐药性,为恶性肿瘤有效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对抗多药耐药菌的纳米抗菌剂、石墨烯表面性质的尺寸效应、碳管表面能发电机及自供电系统、聚苯胺手性纳米结构与超结构等多项研究都取得了新进展;“有序多孔二氧化硅”及“表面修饰多孔二氧化硅”标准物质分别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纳米级氧化铝比表面积标准物质,获得国家一级标准物质1项、国家二级标准物质3项,国家标准样品2项,其比表面积覆盖350 m2/g、450 m2/g到550 m2/g范围,是我国首次使用纳米材料研制的系列化比表面积标准物质。此外,纳米中心还努力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

2010年,纳米中心科研人员共发表SCI论文209篇,中心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105篇(以上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检索结果);出版专著:主编2部,参编3部;共申请专利56项(均为发明专利),比2009年增长65%,其中PCT专利3项、美国专利3项;授权专利14项。

2010年,纳米中心被评为中国科学院“1998-2010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单位,刘懿辉同志被评为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先进个人;张忠研究员荣获“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0年,纳米中心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全年来访的国外(境外)学者18人次,中心研究人员出访65人次,接待了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贝德诺兹(Bednorz)、宝洁公司等国外著名科学家和企业到中心参观访问;新争取各类国际合作项目8 个,主办或承办国际会议4次,包括第二届中美纳米生物与医学研讨会、第11届国际近场光学大会等。

纳米中心是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279/SC1)、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技术委员会纳米专业委员会、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纳米科学技术分会的挂靠单位。由纳米中心与英国皇家化学会联合主办的英文期刊《Nanoscale》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http://www.nanoctr.cn/ggjsfwzx/sjqyzx/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2013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联系我们
牵头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1号 | 邮 编:100190 | 电话:010-82545544 | Email:yfxiong@nanoctr.cn